腦膜轉移,也稱為腦膜癌病或癌性腦膜炎,是一種因惡性腫瘤細胞轉移至蛛網(wǎng)膜下腔腦脊液中,進而侵犯軟腦膜和蛛網(wǎng)膜,導致整個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暴露于腫瘤細胞下的嚴重疾病。這類疾病的病情進展迅速,病死率高,給患者的生命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在惠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放療科,就有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腫瘤腦膜轉移患者在這里找到了治療的新希望。此事也引起了惠州電視臺的關注,并對此進行了專題報道。下面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故事。
“跨越千里來求醫(yī),幸運地是我來對了”
71歲的李阿姨(化名)來自蘇州,五年前被診斷出肺癌,經(jīng)過長期的化療與靶向治療,病情曾得到較好的控制。然而,就在她稍微松口氣時,腦膜轉移的惡魔伸出了爪牙。復視、頭痛、重影這些癥狀如同冬日寒流,讓她的生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凄涼。
“我們在一個論壇上看到了潘教授的科普直播,了解到來這里可以治療這個疾病,于是就過來了。經(jīng)過抽腦脊液確診,按照潘教授的標準方案做了多次腔內化療,目前狀態(tài)還是挺好的?!崩畎⒁痰呐畠盒牢康卣f道。
在惠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放療科,還有十余位像李阿姨這樣的腫瘤腦膜轉移患者,他們不遠千里來到惠州,帶著對生命的執(zhí)著,尋找著希望的曙光。
39歲的王大哥(化名)來自浙江溫州,兩年前確診肺癌,一年后腦膜轉移的癥狀接踵而至。他曾在北京某大醫(yī)院接受多次化療及靶向治療,但頭痛、嘔吐的癥狀卻日益加劇。“頭痛得像要裂開,太辛苦了?!被貞浧鹉嵌纹D難時光,王大哥眉頭緊鎖、連連搖頭。在病友的推薦下,他來到惠州找到了潘教授,經(jīng)過治療,病情得到了明顯改善。他感激地說:“現(xiàn)在好多了,潘教授不僅技術好,人也好,我真是來對了?!?/span>
來自河北唐山的楊大哥(化名)今年48歲,同樣是肺癌腦膜轉移,一直在北京的大醫(yī)院治療,嘗試過不同的治療方案。他回憶道:“我是在北京腫瘤醫(yī)院的患者群里聽說了潘教授,他在這個病的治療方面很厲害,于是就讓病友把我拉到潘教授的群。群里也有幾個比較出名的教授,他們都推薦找潘教授。當時我就想,有希望就要趕緊治,不能再拖了。進群后,潘教授的熱心和專業(yè)給了我很大的支持,他每周都為我們講解相關的科普知識,讓我的心逐漸安定下來。”
“治療很艱難,但是我看到了希望”
腫瘤腦膜轉移為何如此棘手?至于讓患者患者跨越半個中國前來就醫(yī)?而他們又為何選擇來惠州?帶著這些疑問,我們找到了惠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放療科主任潘振宇教授。
“腦膜轉移盡管發(fā)生率較低,但其預后非常差。腦膜轉移的兇險主要表現(xiàn)為難以診斷、癥狀復雜、難以治療和惡化迅速?!迸私淌谥赋?,許多患者在發(fā)病早期很難確診,而一旦確診,不僅預示了惡性腫瘤晚期,而且其發(fā)展迅速,會導致嚴重的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并縮短生存期。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療,患者生命周期可能只剩下幾周到兩三個月?!?/span>
據(jù)了解,腦膜轉移的早期病灶通常十分微小,常規(guī)核磁共振難以及時發(fā)現(xiàn)。由于其癥狀與其他腦部疾病相似,醫(yī)生可能會誤認為是腦出血或腦血栓。而經(jīng)歷過多次治療的患者,其癥狀可能被誤解為化療或放療的副作用。因腫瘤腦膜轉移病情進展迅速,能不能在發(fā)病早期確診成了延長生存的重要因素。
由于傳統(tǒng)檢查方法容易漏診,腦脊液細胞學檢查成為確診的關鍵手段?;葜菔械谌嗣襻t(yī)院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潘振宇教授深耕腫瘤診治研究多年,他的研究成果——液基細胞制片技術以及巴氏染色,為腫瘤腦膜轉移的早期診斷帶來了曙光,也為患者的治療爭取了寶貴時間。這一成果還在2023年被國際權威腫瘤學組織——歐洲神經(jīng)腫瘤協(xié)會與歐洲腫瘤學會(EANO-ESMO)指南采納并推薦。
確診腦膜轉移后,治療仍非常艱難。近年來的臨床研究雖有所進展,但許多藥物無法突破血腦屏障實現(xiàn)理想的治療效果,使得腦膜轉移的預后不佳。對此,潘振宇教授團隊采取了鞘內化療的治療手段,就是將化療藥物通過腰穿的途徑注射到蛛網(wǎng)膜下腔的腦脊液中,從而殺滅腫瘤細胞。由于腦膜轉移屬惡性腫瘤晚期,患者體力狀況較差,全身治療相關毒副作用大,耐受差,鞘內化療是相對有效的。
經(jīng)過治療的楊大哥就分享道:“對我來說,我覺得挺幸運的,能趕上潘教授這個治療理念,感恩遇到這樣一個專業(yè)的團隊。我記得剛來的時候,走幾步路就累得不行,現(xiàn)在能走的路程明顯長了,體力也在慢慢恢復,讓我看到了希望。”
“給我們的感覺就像家人一樣”
惠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放療科不僅有著最前沿的醫(yī)療技術,更有一支充滿人文關懷的醫(yī)療團隊??剖冶小氨Wo病人的利益,就是保護自己”的工作理念,用先進的醫(yī)療技術為患者筑起一道堅固防線,更用愛心、細心與耐心,為患者點亮一盞盞溫暖的燈塔,照亮了他們回歸健康的道路。
從詳盡的病史詢問到精準的治療方案制定,從治療過程的嚴格監(jiān)控到康復期的細致指導,每一步都凝聚著團隊的專業(yè)與關愛,因此贏得了患者的信賴和尊敬。經(jīng)潘教授治療的這群患者無不對他豎起大拇指。
李阿姨的女兒深有感觸地說:“剛來這里的時候,我媽媽的感冒咳嗽挺嚴重的,眼睛還有重影,看不清楚,潘教授特別負責任,給我媽拍了片子,還請了其他專家一起商量,治療安排得特別周到。他雖然很忙,但對患者特別上心,有時候凌晨時分還在群里給我們加油打氣。還有他的團隊,對我們的照顧太細致了,一點小問題都會放在心上,及時幫我們解決。給我們的感覺就像家人一樣。”
潘振宇教授認為,治療不僅僅靠藥物與醫(yī)療技術,更在于患者內心世界的積極構建,保持開朗樂觀的心態(tài)對于康復至關重要。在他的耐心鼓勵下,病友們紛紛勇敢地走出病房,沐浴在陽光下,呼吸新鮮空氣,感受生活的美好。提到此事,楊大哥自豪地分享:“那天,我逛了東坡祠,穿過水東街,還走了很遠的路呢,回來的出租車費都花了17塊錢。出門走走,真的讓人心情舒暢?!?/span>
正是這樣專業(yè)人文的醫(yī)療團隊,賦予了許多患者戰(zhàn)勝病魔的勇氣和希望。在這條跨越千里的尋醫(yī)路上,每一個生命都在堅韌前行,每位醫(yī)護人員都在全心全意為健康護航,而每一次治療,都是鏗鏘有力的向陽邁進。穿越生命的險灘,他們的故事還在繼續(xù),我們相信,有愛有力量,生命終有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