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你是否聽過這樣的事?
媽媽的一時疏忽,剛學(xué)會爬的孩子推倒了開水壺,燙傷了。爸爸回來后,氣急敗壞,一個巴掌便掄了過去,全然不顧媽媽驚慌的心情和委屈的眼淚。媽媽趁爸爸不注意,一氣之下抱起孩子出了門,還關(guān)了手機,讓爸爸瞎找了一夜。
爸爸在跟孩子玩耍時,不小心摔了一跤。媽媽心疼不已,劈頭蓋臉就是一頓罵,還扯出陳芝麻爛谷子的事,喋喋不休了整晚。不堪言語攻勢的爸爸摔了個玻璃杯子解恨,隨著又是一番口舌之爭。孩子嚇得哇哇哭,夫妻這才停下來,冷戰(zhàn)了好幾天。
媽媽在倒水的時候,不小心碰翻了玻璃杯蓋子,睡眠中的寶寶驚跳了一下,“哇”的一聲哭了。爺爺緊張地抱起寶寶,念叨著:“好乖乖,不哭不哭,媽媽壞,嚇到寶寶了,打媽媽?!眿寢屝挠胁粷M,爺爺卻說孩子那么小,哪里聽得懂。
孩子上幼兒園了,有天回來跟奶奶投訴,她被小朋友打了。奶奶將她拉到身邊,拍著她的肩膀說:“你怎么這么笨,人家打你,你不會打回去啊,吃了虧怪誰,告訴我也沒用啊?!焙⒆影胩觳徽f話,負(fù)氣地跑開了。
上面的例子是真實存在的,關(guān)乎孩子的問題,每個家長的教育方式都不一樣,但那些例子都有一個通病,就是事情發(fā)生之后,家長往往不是積極地處理,而是針對人進行攻擊。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哪個媽媽看見孩子受罪不心疼?哪個爸爸不憐惜?如果一方能夠體諒犯錯一方的痛苦,寬容她(他)的無心之過,給予一絲安慰和肯定的眼神,積極處理好孩子受傷這件事,而不是做無益的指責(zé)和人身攻擊,那結(jié)局也許是另一番景象。針對人去發(fā)泄不滿,不僅破壞了夫妻的和諧,還給家庭營造了緊張的氛圍。針對事件去處理,反而收獲愛、感動和溫暖。
現(xiàn)階段,隔代教育也是個棘手的問題。上一輩的思想觀念和語言習(xí)慣與這一代肯定有出入,孩子受驚了,爺爺不是專注如何讓孩子重獲安全感,或是提醒媽媽處理好茶杯這件事,而是引導(dǎo)孩子針對“肇事者”進行“懲罰”。孩子被小朋友欺負(fù)了,奶奶不是就打架事件進行分析教育,而是針對孩子沒有“以暴制暴”進行批評。如果孩子受驚之后,爺爺告訴她是被關(guān)注和愛護著的,鼓勵她要勇敢。孩子被欺負(fù)后,奶奶引導(dǎo)她找幼兒園老師,這樣會不會好一點呢?
在孩子的成長路上,肯定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家長的言傳身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孩子處理問題的方式。對人不對事,將過多的矛頭對準(zhǔn)人,而不是積極地處理問題,會讓孩子缺乏冷靜的思考,做出不理智的行為,也讓人際關(guān)系變得緊張。對事不對人,能讓孩子更加客觀地看待問題,剔除無益的指責(zé)和埋怨,積極地面對困境,還能收獲贊許和信任的眼光。
家長不妨設(shè)想一下,事情發(fā)生后,我們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想扭轉(zhuǎn)局面,走出困境。攻擊別人或許得到一絲暢快,但對結(jié)局不利。把目光集中在事情的本事,反而得到想要的結(jié)局,這時你會做出何種選擇,你又希望你的孩子做出何種選擇?顯而易見,對事不對人的處理方式,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好榜樣。父母和長輩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教師,言談舉止影響著孩子的一生,應(yīng)做出正確的選擇。(神經(jīng)外科 許燕如)
|